DB34/T 2492-2015《沿江地区双季晚稻耐低温栽培技术规程》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492-2015中文名称:
《沿江地区双季晚稻耐低温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日期:
2015-09-08实施日期:
2015-10-08发布部门: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4/T 2492-2015《沿江地区双季晚稻耐低温栽培技术规程》介绍
DB34/T 2492-2015《沿江地区双季晚稻耐低温栽培技术规程》是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沿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专门为双季晚稻的栽培而制定的一项技术标准。该标准于2015年9月8日发布,并于同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沿江地区的双季晚稻栽培。由于沿江地区气候条件的特殊性,该地区晚稻的栽培需要特别注重耐低温技术的应用。
2、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如“双季晚稻”、“耐低温”、“栽培技术规程”等,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3、栽培技术要求
本标准对双季晚稻的栽培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时间、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这些要求都是根据沿江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制定的,旨在提高双季晚稻的产量和品质。
4、耐低温技术
由于沿江地区气候条件的复杂性,晚稻的栽培需要特别注重耐低温技术的应用。标准中对耐低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低温对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低温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措施等。
5、质量要求
标准对双季晚稻的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产量、品质、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旨在保障双季晚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1、提高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
通过实施DB34/T 2492-2015《沿江地区双季晚稻耐低温栽培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地提高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
2、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
标准中对双季晚稻的质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该标准,可以促进沿江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检测流程步骤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更多检测需求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