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 710.5-2014中文名称: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发布日期:
2014-10-31实施日期:
2015-01-01发布部门:
环境保护部起草单位: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HJ 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介绍
《HJ 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是由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标准,该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标准适用范围
《HJ 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爬行动物观测工作,包括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种群数量、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监测、评估和保护。该标准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二、观测技术与方法
1、观测对象:标准明确了观测对象为爬行动物,包括蛇类、蜥蜴类、龟鳖类和鳄类等。
2、观测指标:标准规定了爬行动物观测的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数量、生存环境等。
3、观测方法:标准提出了多种观测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遥感监测等。
4、数据处理与分析:标准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观测实施与质量控制
1、实施主体: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为观测实施主体。
2、人员培训:标准要求对参与观测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观测技能和水平。
3、质量控制:标准对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等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标准意义与展望
《HJ 710.5-201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的发布与实施,对于加强爬行动物保护、评价生物多样性状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和指导观测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为制定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该标准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检测流程步骤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更多检测需求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