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报告图片模板
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建国初期,随着园艺、果树、畜牧、农业微生物、农业机械化等专业的招生,相应的教学实验室也相继建立。1985年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在上述专业基础上分别组建食品科学系和食品工程系,进一步加快了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步伐。1995年两校合并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002年7月实现实质性融合,学院全部迁往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并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经过20余年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实验教学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
自2006年10月起中国农业大学决定依托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简称中心)。逐步对实验教学实验室进行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从此,中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食品科学各个专业的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践教学为适应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经过不断改革,目前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布局合理,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食品科学类实验教学中心,是中国农业大学实验教学的核心专业之一。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已拥有完整的食品学科教学与研究体系。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斐然,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5个。1996年农产品加工学科成为*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点,2004年被列入“985工程”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平台建设的核心学科。食品科学和工程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为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学院现有食品生物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营养与食品安全和食品信息6个学科平台。现在设有6 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 7个硕士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110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30人,副教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8人。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等杰出代表8人。
学院教师目前共主持或参加的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百余项。近5年来国家纵向科研经费总量达1.17亿元。学院教师发表SCI、EI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年均130篇左右,授权专利年均20项。近五年获和省部级科技奖19项,如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教育部科技二等奖7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为实验教学中心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着全院4个本科生专业的46门实验课,每年选修人数达2500余人次以上,年均实验教学工作量达5万人学时。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条件进行建设,中心直属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人财物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统筹调配”的管理模式,实行聘任制;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了专职教学团队,包括:14名教授,26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2名讲师,3名实验师。中心优化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稳定、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设立了以教授为主组成的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重大事项进行研讨与决策;中心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不断改进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心对原有分散在各系的实验室进行调整,整合为13个功能实验室,建立、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中心明确了以“掌握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为目标,注重基础训练与综合培养相结合,实验室开放与自主性设计相结合,创新项目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对实验课程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化改革,对所有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删减重复和陈旧的实验,依托6个学科平台,不断将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生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完善。增加了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使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的课时比例达到2:3:1,同时注重科研实验向教学实验的转化,体现教学实验前沿性。
检测流程步骤
第三方检测机构平台
百检网汇集众多CNAS、CMA、CAL等资质的检测机构遍布全国,检测领域包括食品、环境、建材、电子、化工、汽车、家居、纺织品、农产品等,具体请咨询在线客服。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为部分列举,仅供参考使用,更多检测需求请咨询客服。